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姜堰区协调办出台《2023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18全力服务全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教育立区“三大战略”和“康养名城”发展助力打造“风景这边更好”的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1建立行政许可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对照《姜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实时更新办事指南,确保事项名称、主管部门、实施机关、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实施要素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
2加快审批要素集聚
持续推进应进必进,建立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深度开展政银合作,为市场主体就近办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全流程事项,同步提供金融支持等延伸、配套服务。
3拓展“一件事”改革范围
持续简并业务流程,聚焦医保社保、项目审批、“一老一小”、教育卫生等领域跨部门、多环节政务服务事项,打造居家养老、电梯加装、带押过户、新业态从业人员服务等更多老百姓身边的“一件事”及农产品、新能源等镇街产业基层特色“一件事”。
4全面推广“告知承诺制”
动态更新告知承诺事项目录清单,对身份证明、婚姻登记情况、健康状况、营业执照等使用频次较高、可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核验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群众办事创业负担。
5完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
按照“流程接续、业务衔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对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和涉企经营许可开展“联办、联变、联销”。
6健全三级联动协同体系
加大镇村两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全科窗口、综合窗口建设,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需求,推动更多行政权力事项下沉。
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打造宽严相济市场环境
7推动审管有序衔接
精准定位审批、监管部门协作工作职责,做到“业务协同、监管联动、数据共享”,形成审管衔接“双回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探索推行柔性执法。
8深化“互联网+监管”
将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重点监管行为完整录入“互联网+监管”平台,为监管执法线索互联、标准互通、结果互认奠定基础。
9加强涉审中介管理
引导中介服务机构主动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标准、项目收费标准及依据、办理时限、客户评价等信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会审、抽查、第三方评估、投诉举报等配套制度,推动建立服务高效、管理规范、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10构建信用修复机制
因受到信用处罚被列入经营异常或违法失信黑名单的市场主体,若积极配合执行并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可综合采取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恢复正常记载状态等方式,帮助恢复企业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全区政务服务保障
持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11持续开展助企纾困
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建立企业转型升级奖励机制,强化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
12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数据汇聚交换平台,提升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发挥政务网姜堰旗舰店主阵地作用,编制政务大厅事项办事指南,实现“一码通查”。
13提升通办联办水平
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聚焦民生改善、促进就业创业和便利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等企业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办理事项,持续拓展通办范围和深度。
14做优帮办代办服务
成立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服务专班,主动介入,靠前服务,立项至竣工全周期涉审事项责任到人,全程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15试行超时默认制度
坚持项目化管理、节点化调度、精细化服务、靶向化督查,出台行政审批超时默认目录清单,聚焦关联事项办理流程,优化全链式服务。
16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提档升级“办不成事”服务专窗,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运行机制,设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建立疑难问题咨询投诉中台系统,线上线下同步受理,推动问题“即诉即办”。
17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主动接受社会评议,组建“营商环境观察员”、政务服务“找茬团”,监督政务服务、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执法监管、企业服务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主动排查不足、即知即改。
18强化队伍建设
落实“四敢”重大要求,打造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服务队伍,浓厚敢为善为、求实务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调研、大宣传、大督导”行动,全面宣传政务网姜堰旗舰店、“堰企通”“一码通”,做到专业解读、精准推送,更好引导“掌上办”“网上办”。
订单提交后,10分钟内,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和您联系!
泰州雅派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曹先生
热线:19515806880
QQ:173005886
地址:泰州新区西湖翠苑东门(南站旁)/泰州姜堰区三水街道海姜广场